冷暖哪可休,回头多少个秋。
一生何求,常判决放弃与拥有。
农历九月十五
今日霜降,秋将离场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
“九月中,气肃而凝,露结为霜矣”。
天气越发寒冷,空气里的水蒸气落在地面上、植物叶子上,凝结成白色的霜花。而在广东,霜降时节刚好是秋风拂面舒爽宜人的时候,据说,两广沿海地区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,在华南南部河谷地带,则要到隆冬时节,才能见霜。
节气风物
十月金秋情意浓,秋风送爽柿子红
霜降时节吃柿子,有认为可以御寒保暖,补筋骨。有的地方说,霜降吃丁柿,不会流鼻子。还有的地方说,霜降这天若不吃杮子,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。这可能是老人让小孩吃柿子的说辞。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就是,这个时候的柿子皮薄肉鲜、味美、甜度大、营养价值高,吃一口甘清玉露,秋天在舌尖上起舞。
北有高丽参,南有春砂仁
在广东阳春,这个时节还有吃春砂仁的习惯。春砂仁是我国著名“四大南药”之一。进入秋天,天气转凉,吃一道砂仁煲猪肚,暖胃养胃,浑身从里到外都暖暖的。
霜降送芋鬼,纳吉辟凶秽
在广东高明、三水地区,霜降前有“送芋鬼”的习俗。成群的小孩用瓦片砌塔,然后在塔里面放柴点燃,等到瓦片烧红以后,把塔毁掉,在滚热的瓦片里准备好的芋头,这叫做“打芋煲”。芋头熟了以后把瓦片扔到村外,这叫“送芋鬼”。当地人以这样的方式来辟凶纳吉。但现在,“打芋煲”的情景很难见到了。
一年补通通,不如补霜降
闽南地区在霜降这一天会进补食品,也就是常说的“贴秋膘”。有谚语“一年补通通,不如补霜降”。短短两句便充分表达出闽台人民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。因此每到霜降时节,闽台地区的鸭子就非常好卖。鸭肉富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、维生素且性寒凉,故特别适合秋季润燥。而在岭南,天气稍稍冷些,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吃羊肉。正所谓,霜补羊肉正当时。有人说最会吃羊肉的便是广东人,皆因做法独特,选用甘蔗同炖。甘蔗清香多汁且刮油,既能解羊肉的腥膻和油腻,又让汤甜鲜香,堪称一绝。
方言诗会
这次的方言诗会我们继续邀请了不同地市的
主播进行方言朗诵,特别邀请了
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系教授严修鸿
进行客语朗诵。
一起来欣赏温馨烂漫的秋日私语。
1
1
1
《岭南秋》
网友
闻道塞北已飘雪,岭南霜降未见霜。
稚童光身嬉溪水,老翁赤膊樵高冈。
东山草木尚碧翠,南墙藤萝犹绿妆。
应节惟有路边菊,偶添一树柿子黄。
赏析:
这是一首写实诗,诗中反应了南北霜降节气的气候特征差异。此时岭南仍是薄衫短裤,乃至光身赤膊。草木也不见枯落,仍旧绿绿葱葱。而北方已有地区见白茫茫一片大地的景象。如果不是菊花开放,柿子挂黄,真不知秋在何处秋为何物。
1
2
1
《舟中杂纪十首》
元末明初·王冕
老树转斜晖,人家水竹围。
露深花气冷,霜降蟹膏肥。
沽酒心何壮,看山思欲飞。
操舟有吴女,双桨唱新归。
赏析:
这首诗写了霜降时节的舟中之景,一反萧瑟之气,秋天的精致在诗人笔下逸兴遄飞。老树斜辉,流水人家,含露秋花,以及霜降时分肥美的螃蟹。沽酒看山,更是使人心情十分爽朗。连操舟女子归家时,嘴里都是唱着歌儿的。
1
3
1
《山行》
唐•杜牧
远上寒山石径斜,白云生处有人家。
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。
赏析:
这首诗构思新颖,布局精巧,把山路、人家、白云、红叶,这些不是处于同等地位的景物,有机地连接在一起。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,与春光争胜,令人赏心悦目。诗人没有哀伤叹息,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之美,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。
点击小程序,
一起录制属于自己的方言诗~
录制完大家在文末留言,
注明录音时间+昵称+方言点,
小编甄选后会加精推荐哦~
霜降
三候
一候豺乃祭兽
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而后再食用,古人说是“祭秋金”别秋的一种仪式。
二候草木黄落
木叶飘零,飒飒风干,冬天即将到来。
三候蛰虫咸俯
咸是皆,俯是低头。卧而不食,进入冬眠状态。
今年广东的秋天终于没有缺席了,
不知道是否
因为长久的念念而有了回响。
有道是“逢秋悲寂寥”,
而此时的广东人却是秋风使我开心颜。
大家终于可以摆脱岭南夏日长
把长衣长裤拿出来穿了
“不如我们去吃点热食吧!”
其实,快乐可以很简单!
- THE END
-
策划:李东恒
撰稿:张勇
音乐编辑:张勇
编辑:黄志聪、蓝超科
监制:陈星、黄大头
图片:网络
转载说明:欢迎个人转发本文,如需转载请关注@GRT趣言堂,点击菜单栏“转载须知”。未经作者授权不得转载。若发现违规转载者,必举报并追究法律责任。
💡 关键要点
冷暖哪可休,回头多少个秋。 一生何求,常判决放弃与拥有。 农历九月十五 今日霜降,秋将离场。 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 “九月中,气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