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RT1内容简介
该书是基于设计形态学研究及协同创新设计的综合性著作。以形态研究为基础,通过“造型”将相关知识整合,再运用设计思维与方法,系统、科学地进行形态研究和原型设计创新。同时,在“第一自然”(以自然形态为核心)、“第二自然”(以人造形态为核心)的基础上,率先提出了以智慧形态为核心的“第三自然”概念。不仅为“设计形态学”勾勒出了未来的研究领域,也为其梳理了未来的方向。
▼书籍封面
该书基于 十三个典型案例,系统而深入浅出地阐述了 设计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和具体实施过程。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探索,研究与应用的结合,力求让读者可以完整、全面地了解设计形态学的研究思路和应用过程,并针对其学术价值进行客观研判。
全书分为三章。第一章主要介绍了“第一自然”(自然形态)的研究与应用。“第一自然”是指人们非常熟悉,但未被人类改造的天然生态系统,俗称大自然。该系统以自然形态(可分为有生命自然形态和无生命自然形态)为主体,借助其内在生态、生命之规律,周而复始地运行、调配和繁衍生息。该章主要通过节肢动物、水生植物、猫科动物、沙丘形态、菌丝等典型项目研究案例,详细介绍了团队成员的研究成果,借此深入剖析和探讨了“第一自然”的研究方法和设计模式。
▼节肢动物外骨骼形态研究与无人机设计应用
▼水环境中植物形态研究与建筑形态设计应用
第二章主要介绍了“第二自然”(人造形态)的研究与应用。“人造形态”的出现经历了模仿自然、消化吸收、创新发展等阶段。人类从诞生伊始就学会了创造“人造形态”,该过程不仅从未间断过,而且还在加速发展。该章主要以新材料、阿恩海姆视知觉、品牌延展、温差发电技术为着眼点,介绍了近几年团队成员关于“人造形态”的设计研究成果。
▼基于新材料的建筑表皮形态设计研究
第三章主要介绍了“第三自然”(智慧形态)的研究与应用。“智慧形态”大体分为两类:一类是已经存在于“第一自然”中,但人们并不了解的形态,如暗物质、暗能量等;另一类则是源于第二自然,借助人工智能、生物工程、量子工程等先进技术创造的形态,如新的物种、量子产品等。该章主要以参数化设计(计算设计)、个性化设计、未来制造技术及3D打印、人工智能和脑机接口、未来人居环境等多个议题展开了探讨。
▼参数化设计(计算设计)研究与应用
▼人工智能技术驱动设计创新
PART2作者简介
邱松,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,基础教研室主任,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。多次荣获国家级、北京市和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、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学团队,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,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,清华大学优秀教材,以及清华大学教学优秀奖等。设计作品荣获国内外众多奖项。 研究方向:设计形态学研究与应用、设计创新与品牌战略。
PART3精彩内容,先睹为快
资料来源/转载自 设计BOOK 公众号
图文编辑/罗雪辉 冯佳琪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💡 关键要点
PART1内容简介 该书是基于设计形态学研究及协同创新设计的综合性著作。以形态研究为基础,通过“造型”将相关知识整合,再运用设计思维与